【閱讀】緘默的病人 The Silent Patient

【閱讀】緘默的病人 The Silent Patient
Photo by Robert Anasch / Unsplash

(圖片來源:A Mystery and a Mind Unravel in “The Silent Patient” — BookTrib)

博客來書選連結

誰才是有病的那個人?

這本書的題材非常有趣,『諮商』跟『推理』是貫穿整篇故事的主軸。身為一個諮商心理本科身,這樣的題材深深吸引我。故事主軸其實換繞一個諮商道德的議題:『移情』跟『反移情』作用。

『移情』跟『反移情』

在諮商療法當中移情跟反移情是很常見的。移情作用指的是,病患依過去的經驗,比如父親權威的形象、冷淡的母親,等等投射到形象類似的中年男性、中年女性諮商師身上,並且產生負面情緒、或是依賴感。

如果大家有看過美劇『這就是我們』,在上一季Randall的諮商師跟他說『你不覺得這麼多諮商師可以選,你選了我這個外表、年齡、人種都跟你記憶中母親一樣的諮商師,是有什麼原因嗎?』

Source: https://www.tvinsider.com/917996/this-is-us-season-4-randall-therapist-pamela-adlon/

移情作用可以告訴諮商師很多病患不願意告訴我們的內容:他內心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真正懼怕的是什麼、讓他說不出口的隱晦之事是什麼…等等。比如說,Randall對諮商師表現出來的焦慮、煩躁,正是18歲的小Randall想對母親表達的:『我也是個孩子!我需要母親更強大來成為我的支柱、而不是我成為母親的支柱。』而這樣壓抑住的情緒,造成了38歲的Randall仍然無法把母親當成年人看,而是時時刻刻都擔心任何一個家人會出事、需要他來收拾善後。

圖片來源:https://myshrink.com/transference-examples/
圖片來源:https://myshrink.com/transference-examples/

當移情作用產生,就像是一個人對著一面牆用盡吃奶的力氣,扔出一個棒球。如果這面牆夠硬,棒球就會直直的、用最大的速度反彈回來;如果這面牆是PU這樣軟軟的材質,棒球的衝擊就會被吸收、掉到地面上;如果這面牆是玻璃,那棒球可能就會直接打穿玻璃。這面『牆』就是諮商師的心理狀態。牆的材質就是諮商師過去經驗的總和。面對直直投過來的病人的情緒、外貌、衣著、坐姿、甚至香水的味道,都可能讓諮商師無意識中聯想起某個過去曾經有過的經驗、某著生命中重要的人。

我的教授分享過一個他的親身經歷。她多年以前有一個客戶,比她大30歲,白人女性。每週一到這個客戶預約的時段,他都會非常焦慮。她開始挖掘為何這個客戶會給他帶來這麼大的焦慮感。後來她發現:這個客戶使用跟他媽媽一樣的香水!因為這個味道,她不知不覺把她將媽媽的投射『反移情』到了客戶上。後來,她請這位客戶在諮商那天都使用其他香水,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反移情作用是諮商師了解客戶跟自己的工具。諮商師透過分析自己的反移情,了解自己人生的破口,也更清楚客戶意識下沒注意到的傷口。

Photo by [Umberto] on [Unsplash]

到底是誰有病?

【沈默的病人】中里奧(故事主角、諮商師)近乎偏執的要拼出艾莉西亞經歷的全貌,來『分析出』為什麼她會被一件『小事』逼瘋開槍射殺先生,又為什麼會在事後選擇緘默六年。不過在故事尾聲我們知道,里奧過分的投射自己童年的陰影,將艾莉西亞看做是跟自己一體兩面的雙生體。

事實上,正是里奧自己的童年讓他犯下六年前的錯;也是因為他自己的移情作用,誤將緘默的艾莉西亞當作是無助的小里奧。故事最後我們知道,艾莉西亞可能很單純的就是在各種壓力、創傷之下,得了創傷壓力創傷症候群,所以說不出話來。

Photo by [Camila Quintero Franco] on [Unsplash]

在美國曾有一起非常具爭議性的官司。一位心理醫師(Psychologist)在20年的職業生涯,給將近8成他的患者都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違常』。相對情緒官能症,人格違常還是比較不普遍的。後來在法庭上,心理醫師跟精神科醫師判斷這位心理醫師本人患有邊緣型人格違常,因此將自己的問題投射到他的客戶身上。

回歸到『緘默的病人』(有雷)

這個驚悚推理小說最有趣的反轉是在結尾:當讀者發現原來六年前的跟蹤狂就是主角(諮商師)。主角忙了一圈想著要了解艾莉西亞內心世界,了解原來是她的童年創傷影響,艾莉西亞才會在六年前扣下板機…等等方式想為自己的良心找托詞。當看到最後,再回頭重新看一次他們倆六年前的日記,就會發現當年有病的其實是主角,艾莉西亞反而心理素質滿強大的。

有病就要醫,不要隨時在路上當救世主。

每個人都可能任何人生經驗而多少有點『創傷』;需要諮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能有自覺主動求助,反而是你有十足勇氣的證明!


如果你有堅持閱讀到這邊,請讓我給你一個Clap 👏 謝謝你耐著性子看完這邊文章!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內容,請給我一個Clap👏讓我知道;也別忘了追蹤我的帳號,未來會有更多相關的內容 🙂
若有心理衛生相關問題,可以到我的Twitter帳號上與我聯絡 @_NicoYu,也可以透過 [LikeCoin]支持我的創作。下篇文章再見!

Read more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三)情感勒索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三)情感勒索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情感勒索。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一種操縱和控制他人的心理手段,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的施加者利用受害者的恐懼、義務和罪惡感來操縱他們的行為,迫使他們屈服於自己的需求。 情感勒索通常表現為以下行為: * 威脅:施加者可能威脅要傷害自己、受害者或他們之間的關係,以迫使受害者屈服。 * 責任轉嫁:施加者可能將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強加給受害者,讓他們感到負擔和壓力。 * 貶低和羞辱:施加者可能貶低或羞辱受害者,讓他們感到自卑和無能為力。 * 訴諸救贖:施加者可能利用受害者的善良和同情心,讓他們為自己的需求和問題負責。 你正在被情感勒索的徵兆: * 頻繁的恐懼、義務和罪惡感:受害者可能經常感到害怕、有責任感或罪惡感,因為他們無法滿足施加者的需求。 * 感覺被操縱:受害者可能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受到施加者的操縱,但無法抵抗。 * 自我懷疑:受害者可能懷疑自己的判斷和能力,並將施加者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上。 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 增強自尊和自信:建立自尊和自信有助於抵禪操縱和操控,並讓你更容易維護自己的界限。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二)PUA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二)PUA

PUA是一種心理操縱手段,通常用於吸引異性並建立關係。PUA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是作為一種自助方法來幫助男性提高他們在戀愛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法演變成了一種更具操縱性的技巧。 PUA通常使用以下技巧來操縱目標對象: * 輕度侮辱(Negging):通過微妙的侮辱或打擊他人的自尊心,使對方產生不安全感,從而讓他們更願意接受操縱者的關注。 * 示弱(False Disqualifying):表現出一種不擅長某些事物的姿態,以引起目標對象的同情和支持。 * 快速升級: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迅速建立親密關係,使對方感到與操縱者之間的關係正在快速發展。 應對戀愛技巧: * 識別PUA技巧:了解PUA技巧,以便在遇到時能夠識別並避免受到操縱。 * 保持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有助於抵禦操縱,並讓你更容易維護自己的界限。 * 設立界限:明確設定自己的界限,並堅定地告訴施加者你不容許這種行為。 你遇到PUA大師了嗎? 假設今天A想要追B,以下是一些常見的PUA技巧: 1. 增強吸引力:A可能會努力改善自己的外表、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ㄧ)煤氣燈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ㄧ)煤氣燈

你知道自己可能正在被身邊親近的人操縱嗎?了解煤氣燈、PUA還有情緒勒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操縱手段,例如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戀愛技巧(Pick-up Artist,縮寫為PUA)和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在本文中,我們將簡要介紹這三種心理操縱手段,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和應對這些情況。 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手段,通過使受害者懷疑自己的感知、記憶和現實感來獲得控制權。煤氣燈效應這一術語起源於1944年的電影《煤氣燈》(Gaslight),該電影講述了一名男子試圖使他的妻子懷疑自己的心智健康,以控制她的財產。 煤氣燈效應的施加者的目標:煤氣燈效應的主要目的是讓受害者對自己的感受、記憶和判斷產生懷疑,從而使操作者獲得更多的控制力。 煤氣燈效應通常表現為否定受害者的經歷、故意製造混亂、否認承諾或事實、轉移責任、故意隱瞞或歪曲信息等手法。 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的人可能會感到焦慮、疑惑、自我懷疑,甚至可能對自己的精神健康產生擔憂。長期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的人可能出現自尊心降低、抑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煤氣

【閱讀筆記】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閱讀筆記】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Goodreads:⭐️⭐️⭐️ 3.8星 Nico  評  星:⭐️⭐️⭐️ 3星 作者:東野圭吾 中文翻譯:王蘊潔 ISBN:9789573332534 博客來連結:按此跳轉 當推理小說作家遇上科技主題,大概就是這樣吧? 故事細節滿有趣的,整本小說基本上是兩個非常相似、但存在著某種『設定上不同』的細節再往前走。閱讀的時候真的會覺得是兩個平行世界的故事:兩個世界,只存在著一個差異,但卻走到非常不同的結果。 小說的組成方式就是一個章節是故事線A、接下來的是故事線B,故事線A、B描述的似乎是同一個時間點,卻完全不同的故事。如果你剛好有大約兩小時的時間,想要找一本壓力不大但主題有趣的書,可以考慮『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以下有雷警告分界線==== 感覺比起以往其他東野圭吾的作品,這本小說的主題內容似乎有一點超乎作者本身對科技技術的認知?主題很有趣,但對科技的描述非常少。以至於後來看到男二等同是自殺式的抹除自己記憶,還期待本來在智力輸男二的主角可以做出技術上的突破、讓男二恢復正常醒過來⋯⋯這不覺得太強人所難,而且不合理嗎? 女主角在故事線B上,一開始裝作從沒跟男二交往過也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