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錯!』你被情感勒索了嗎?

『都是你的錯!』你被情感勒索了嗎?

Photo by Noah Buscher on Unsplash

寫在前面的後話:

內文提到我跟婆婆的關係,其實在我正面跟他對決之後,全家人關係都開始慢慢變好。一開始當然也經歷過對方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時間拉長,她也開始接受。我先生長期被媽媽FOG不自覺,但他ㄧ面對他媽媽就會有很多負面情緒。因為開始正式情緒勒索,他也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因為他一直在隱忍被媽媽情緒勒索,也比較能正面的拒絕被情緒勒索。
要改變一個已經持續39年的行為,是很困難而且花時間的。給自己機會,也要給對方機會慢慢改!

前陣子轟動全台的一件自殺案,中間牽涉到死者遺書中明確寫下『我被婆婆殺死』。前幾天,一段相關死者與婆婆之間對話的錄音釋出,社會輿論當然是一面倒的在罵錄音中得理不饒人、剁剁逼人的婆婆。

其實,這位婆婆所使用的手段不是什麼太特殊或是太瘋狂的方式,
簡而言之,就是『情感勒索』。

『你被FOG了嗎?』什麼是情感勒索

以下是Wikipedia對情感勒索的解釋 情緒勒索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情緒勒索(英語:Emotional blackmail 或 FOG)是一個由 心理治療學家 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 情緒 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 [1] [2] ;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與罪惡感(Guilt)〈取其英語 首字母縮寫 FOG,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 雙關 語意〉,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play)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動態transactional dynamics」 [3] 。理解這些動態(dynamics),對於嘗試要從他人的掌控行為(controlling behavior)跳脫出來的人是有用的,同時也有助於克制他們自己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願、麻煩沉重的、甚至自我犧牲的事物的強迫感 [1]
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Carl Jung)則用 心理陰影 (shadow)的概念指出了這種情緒不舒服的根源其實來自當事人內在的陰影 [1]

Fear 恐懼

Obligation 義務

Guilt 罪惡感

簡單來說,情感勒索的一方會使用各種攻擊的言語甚至行為,來找到被勒索方的FOG。

Photo by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身為媽媽又是太太,婆婆就用『你是個爛媽媽、爛太太、爛媳婦』來攻擊你,讓你覺得自己沒盡到義務、又對全家人心懷罪惡感。你身為孩子,那父母就用『你都不孝順父母、不幫忙家裡』來攻擊你,讓你覺得自己沒盡到義務、對父母產生罪惡感。你身為太太或為人母,丈夫就用『你都沒有進到一個當媽媽、當太太的責任義務』來讓你自責。

為什麼要情感勒索別人?

行為是學習來的。回想你怎麼學會說謊:一開始是怕做錯事被罵,說了一次謊,發現不但沒有被發現、甚至還得到一些意外的好處;中間可能也有被拆穿過,但下一次,你就知道『喔如果要在某件事上說謊、要先做怎樣的準備,謊言才不會被戳破。』

情感勒索也是學習來的。通常,會情感勒索的人身邊也都充滿著讓他盡情勒索的人。比如說,丈夫一開始心疼太太在家裡,所以當太太拿出『我為妳生孩子、放棄一切』這樣的理由時,丈夫就退讓。面對孩子,媽媽可能說『我為了你放棄一切人生、努力賺錢養你供你上學,還不好好念書!』孩子就退讓了。

因為身邊的人不斷的退讓、縱容情緒勒索,讓加害者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效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方式,也就開始更多的情感勒索家人。

如何拒絕被情感勒索?

一句話:你不可能改變對方。

『XXX,你不要這樣說』、『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這類的話,只會讓對方知道他打中你心中的軟肋。

要擊敗情感勒索,只能改變自己的想法,不讓自己成為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從而打破對方使用FOG不斷攻擊你的負回饋循環。

在前幾天被公佈的錄音帶中,有幾句話也曾在我人生中出現過,比如:
-『我喔,看清你了啦~』
-『沒有啊,我沒有說什麼啊,就只是說我看清楚你的為人了啊』
-『你覺得XXX被夾在中間很可憐,那還不是你的錯!』

如果是你家人跟你說這些話,你會怎麼回應呢?

要跳脫情感勒索的循環,第一步就是:否定對方講的內容是你內心的軟肋。

我婆婆曾經在電話吼過一句話『你一點都不在意我啊!你沒有把我當媽媽!』
我當時回:『您說的沒錯,我真的不在意,你不是我親媽媽,你是我婆婆。我們是婆媳關係,所以我也真的不在意您在意的這件事情。』

後續,我婆婆也曾經找機會數落我:『我看清楚你是怎樣的人了』
我馬上回:『對啊!我就是這樣,不要覺得會有改變,我就是這樣的個性,接不接受在你們,若不能接受,你們就找一個新媳婦吧。』

後續,他又嘗試用我先生做理由來情感勒索:『你這樣不改,害你先生被夾在中間,他最可憐!』
我回:『對啊,您兒子這樣被卡在中間,情緒波動對身體非常不好。我沒了先生可以換一個,您沒了兒子,這該怎麼辦好。』

每一句話,我都是在否定他用來綁架我的理由,是我內心存在的罪惡感。

要戰勝情感勒索,第一步就是放下心裡認為怎樣是好人、好太太、好孩子的框架。不要在意別人怎樣看,也不用害怕被說成是情感關係中的壞人。一個會出去說你不是的人,就算你跪在地上幫他穿鞋,都可以嫌你做的不夠好。

如何發現自己被情感勒索了?

當你發現,某個人跟你的對話內容幾乎都是你回答『是、對、知道了、好的、對不起』你分享的內容很少,但每次都覺得整段對話結束都是你要做什麼、或是沒做什麼,覺得很無力但不做又充滿罪惡感…那恭喜,你被情感勒索了。

當一段關係中,你總是那個因為罪惡感、怕做錯事,而不段退讓,不段吞下自己真正感受的一方,你就成為了縱容情感勒索發生的那一個人。如同前面提到,情感勒索是學習來的,要打破對方的這個壞習慣,就要先成為拒絕被勒索的人。會被情感勒索的人通常在關係中比較好說話、原本比較會讓步的那一方。而會情感勒索的人,如同前面所提,通常身邊都有很多的『enabler』— 縱容加害者情緒勒索的人。因此,必須適當地打破這個既有的相處模式,是非常關鍵的。


彼此尊重、重新在關係中立界線

Photo by Kyle Glenn on Unsplash

有人可能覺得我上面回應婆婆的方式非常不盡人情。這邊要提醒一下:會這樣回答,是因為發現對方在很單方面的強加他的價值觀給我,也一再的試圖用讓我產生罪惡感、或是詆毀我人格的方式,來達到他所想要的目標 -- 我單方面的退讓跟道歉。這樣的關係不但不對等,非常不健康,而且家裡不只我一個人已經被他的情感勒索逼到情緒崩潰邊緣。

在打破情感勒索的循環後,就可以重新在關係中立界線。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界線是不能被侵犯的。

越是親密的家人、夫妻、親戚關係,更是需要好好建立那一個界線。由於亞洲人偏向集體主義,所以更容易在關係中越界。

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在情感中是弱勢、被勒索的那一方,可以提起勇氣,開始拒絕對方的詆毀跟壓迫。

自重者,人重之;自賤者,人賤之。

記得:沒有任何事比自己的健康更重要,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沒有健康的心理,不會有健康的生活、家庭,也不可能會有健康的下一代。現在的忍氣吞聲,有可能變成情緒上的反撲,害了自己也害了身邊的人,包括孩子。

最後,讓我們拿出MC美江的寶劍 --

斷開魂結!斷開鎖鏈!斷開一切的牽連!
燒毀~~燒毀情感勒索的迫害~~

希望大家心理都能越來越健康!


Read more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三)情感勒索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三)情感勒索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情感勒索。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一種操縱和控制他人的心理手段,通常發生在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的施加者利用受害者的恐懼、義務和罪惡感來操縱他們的行為,迫使他們屈服於自己的需求。 情感勒索通常表現為以下行為: * 威脅:施加者可能威脅要傷害自己、受害者或他們之間的關係,以迫使受害者屈服。 * 責任轉嫁:施加者可能將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強加給受害者,讓他們感到負擔和壓力。 * 貶低和羞辱:施加者可能貶低或羞辱受害者,讓他們感到自卑和無能為力。 * 訴諸救贖:施加者可能利用受害者的善良和同情心,讓他們為自己的需求和問題負責。 你正在被情感勒索的徵兆: * 頻繁的恐懼、義務和罪惡感:受害者可能經常感到害怕、有責任感或罪惡感,因為他們無法滿足施加者的需求。 * 感覺被操縱:受害者可能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受到施加者的操縱,但無法抵抗。 * 自我懷疑:受害者可能懷疑自己的判斷和能力,並將施加者的需求置於自己的需求之上。 如何應對情感勒索: * 增強自尊和自信:建立自尊和自信有助於抵禪操縱和操控,並讓你更容易維護自己的界限。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二)PUA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二)PUA

PUA是一種心理操縱手段,通常用於吸引異性並建立關係。PUA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最初是作為一種自助方法來幫助男性提高他們在戀愛市場上的競爭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方法演變成了一種更具操縱性的技巧。 PUA通常使用以下技巧來操縱目標對象: * 輕度侮辱(Negging):通過微妙的侮辱或打擊他人的自尊心,使對方產生不安全感,從而讓他們更願意接受操縱者的關注。 * 示弱(False Disqualifying):表現出一種不擅長某些事物的姿態,以引起目標對象的同情和支持。 * 快速升級: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迅速建立親密關係,使對方感到與操縱者之間的關係正在快速發展。 應對戀愛技巧: * 識別PUA技巧:了解PUA技巧,以便在遇到時能夠識別並避免受到操縱。 * 保持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有助於抵禦操縱,並讓你更容易維護自己的界限。 * 設立界限:明確設定自己的界限,並堅定地告訴施加者你不容許這種行為。 你遇到PUA大師了嗎? 假設今天A想要追B,以下是一些常見的PUA技巧: 1. 增強吸引力:A可能會努力改善自己的外表、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ㄧ)煤氣燈

打破情感操縱的模式(ㄧ)煤氣燈

你知道自己可能正在被身邊親近的人操縱嗎?了解煤氣燈、PUA還有情緒勒索。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心理操縱手段,例如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戀愛技巧(Pick-up Artist,縮寫為PUA)和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在本文中,我們將簡要介紹這三種心理操縱手段,以幫助你更好地認識和應對這些情況。 煤氣燈效應 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操縱手段,通過使受害者懷疑自己的感知、記憶和現實感來獲得控制權。煤氣燈效應這一術語起源於1944年的電影《煤氣燈》(Gaslight),該電影講述了一名男子試圖使他的妻子懷疑自己的心智健康,以控制她的財產。 煤氣燈效應的施加者的目標:煤氣燈效應的主要目的是讓受害者對自己的感受、記憶和判斷產生懷疑,從而使操作者獲得更多的控制力。 煤氣燈效應通常表現為否定受害者的經歷、故意製造混亂、否認承諾或事實、轉移責任、故意隱瞞或歪曲信息等手法。 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的人可能會感到焦慮、疑惑、自我懷疑,甚至可能對自己的精神健康產生擔憂。長期受到煤氣燈效應操縱的人可能出現自尊心降低、抑鬱、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煤氣

【閱讀筆記】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閱讀筆記】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Goodreads:⭐️⭐️⭐️ 3.8星 Nico  評  星:⭐️⭐️⭐️ 3星 作者:東野圭吾 中文翻譯:王蘊潔 ISBN:9789573332534 博客來連結:按此跳轉 當推理小說作家遇上科技主題,大概就是這樣吧? 故事細節滿有趣的,整本小說基本上是兩個非常相似、但存在著某種『設定上不同』的細節再往前走。閱讀的時候真的會覺得是兩個平行世界的故事:兩個世界,只存在著一個差異,但卻走到非常不同的結果。 小說的組成方式就是一個章節是故事線A、接下來的是故事線B,故事線A、B描述的似乎是同一個時間點,卻完全不同的故事。如果你剛好有大約兩小時的時間,想要找一本壓力不大但主題有趣的書,可以考慮『平行世界愛情故事』 ====以下有雷警告分界線==== 感覺比起以往其他東野圭吾的作品,這本小說的主題內容似乎有一點超乎作者本身對科技技術的認知?主題很有趣,但對科技的描述非常少。以至於後來看到男二等同是自殺式的抹除自己記憶,還期待本來在智力輸男二的主角可以做出技術上的突破、讓男二恢復正常醒過來⋯⋯這不覺得太強人所難,而且不合理嗎? 女主角在故事線B上,一開始裝作從沒跟男二交往過也很不